2015年5月25日 星期一

[Book] 《雨傘政治四重奏》閱後感

四個人,四種政治態度和經歷,四種運動過後的反思和感想,或者都能概括到某一些人經歴過這一場運動之後的體會。


其一:陳景輝

陳景輝的部份我覺得是最值得反思的一部份。他在雨傘時被打為「左膠」,經歷了很多人不會遇見的一種批鬥情景,從中可以一窺現時越來越偏激的社運鬥爭。

傘運時,經常在佔領區看見一些批評「左膠」的海報貼紙等,把一些個別人物評為「左膠」,然後在他們出現時便會有人進行踩場、批鬥、拆台等的行為。陳景輝尤其感受最深,因為他是其中一個核心人物。不過透過他的描述,卻發現一些憎恨他,並且來踩場打壓他的人卻說不出為何憎恨,有些說出來的理由甚至只是謠言。網絡文化的快速散播,有時令人無暇去思考這些帶有抹黑或刻意標籤的訊息來源,甚至令人盲從,而他將此點出,便是想要去思考一下現在社運倫理上的一些盲點。

另外他對於運動中衝或不衝的感想,以及對於六四帶來社會創傷的影響亦有着點評述,對於傘運後的檢討帶出了一點切實的想法,我認為是值得參考的。尤其是在他的總結中,提出對於「法」的義務這一點我認為是最重要的,不過他只以一兩個例子解釋了何為「法」的義務,若能更深入去探討應該會更為有益於對運動的檢討。不過這一點可能需要更長的篇幅去書寫及論證,作為一本抒發式的小書,這裡便不太需要詳述了。


其二:何式凝

之前從未接觸過何式凝的文字,也不熟悉她的經歷,所以初次閱讀她的文章是有點不太適應的,因為她的文字帶有一種攻擊性(正確點說是有點尖銳及有點自我的)。閱讀時不免會有點不太能代入的感覺。不過這種無法代入也許能幫助我們去思考如何接納與自己相反的一種性格或論點,從而去學會如何在一個社會中與不同意見之人磨合,你不必完全認同她的觀點,但卻可以尊重她的想法及行動,這便是真正的民主體驗了。

何式凝在這一部份描寫了她如何參與整個運動,為何從以往的個人抗爭走到在傘運時的組織抗爭。當中描寫了在整場運動中她參與的過程,也寫了一些行動的限制、失敗,或是與別人的合與不合等事情,從而去檢討參與社運的種種問題。



其三:小小

小小是一位老師,算是一個政治素人。她參與了佔中的事前準備,也在傘運時見證了催淚彈的發生,以及在佔領時於佔領區舉辦一些討論會,也經歷過被踩場等等事情。她把這些經歷和感想寫下來,希望能將一些理念帶給學生,令他們明白做為社會的一份子,參與社會的一些運動是因為熱愛這一片土地,也希望這種對民主的期望能延續下去,為後來的人盡一點力。

小小的文字帶有一種溫柔的力量,有種諄諄善誘的感覺,相信無論是否她的的學生,讀到最後那種期盼也是會認同的。



其四:Anthony

作為最後一部份的書寫者,Anthony寫出了一種失敗的情緒,而他這種情緒,我相信與很多因為傘運得不到任何實質結果而產生的挫敗感很近似。對於政治素人來說,參與一些社會運動,尤其在之前沒有參與過的情況下,很難避免有惶恐的情緒。而傘運這一場如此大型的運動,更是令人無所適從。


他對於自己所感受的失敗感描寫得很詳細,在閱讀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被拖進去的鬱悶感,但也透過經歷這種鬱悶的纏繞感,使得我們能看見個人在大型運動中如何參與,如何調適心態的一種方式。或者對於感覺挫敗的人,這一點也能給予一點參考。



總結:

總括而言,也是一本頗易讀的書,而且頁數很少,若要一口氣看完,也只需半日。作為另一種面向的後傘運檢討書,這一本令人看見運動不一定美好的一面,只有正視了當中的缺陷,才可重新出發,所以還是推薦此書。





書名:雨傘政治四重奏
出版: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
ISBN:978-988-8011-45-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